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阿朗壹古道「讀」後感...


特別想拉出來寫文章,其實是從這顆鵝卵石開始的...


  好一陣子的旅遊心得都放在照片說明中就說完了,要特別再寫寫什麼心得已經很少,不是心得很少,而是那瞬間的心情往往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記錄下來的自問自答中就錯過了,然而這回,我在旅途中便知道我一定得回來寫下這一段。

  這一次來「閱讀」阿朗壹古道是近期最開心的一段,雖然在時間上有一種不過癮的感覺,但這樣的行程是最接近我的個性,也是我最喜歡的路線:可以一個人默默的走著,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呼吸乾淨的空氣,看著大自然也許有意也許無心的創作,學習著過往先人的智慧。除了感謝同行的夥伴之外,也要謝謝這一次的嚮導鍾大哥,感謝他熱情仔細的分享與介紹,讓我除了身體上直接感受這條道路之外,也有一些心靈上的交流與悸動。

  所以首先借用了鍾大哥的概念:
來走一條古道,不要只是走而已,要去閱讀它,去理解它。
  一路上聽了鍾大哥分享了很多爬山、野外求生的觀念與想法,也了解了這一條所謂「環島公路唯一失落的一段」也不是真正唯一一段沒有公路的,台26線事實上是沒有進到墾丁國家公園的,所以國家公園裡面那一塊「失落」的路線其實是這條阿朗壹古道的數倍長,更不用提說把我們從大武7-11接往古道口的司機大哥有提到,早年的古道隨著海岸線侵蝕,其實都已經在海底了,現在這條要翻山越嶺的路線,其實是後來才開發的,姑且不論這個說法是對還是錯,畢竟所謂的「古道」本來就不見得是一條固定的路線,而是人們腳去走出來的路,隨著地貌的改變,原本就會多少有些許的位移或改變,所以整個重點其實是在於,因為這邊現在是一個管制區,所以行走的人較少,留下來的污染 - 人類特有的足跡也比較少,對於許多要上岸繁殖或著是要下水繁衍的動物來說,這邊就像是一個生命的出口,在海岸線與山林都被柏油路隔開之後,這兒至少他們可以不被打擾,也不用擔心被急駛而過的車輛壓扁。

  東部的海岸線不若西部的沙岸地型,不會讓你想要把鞋襪脫了任細沙流過,但相信熟門路的朋友就知道,這邊除了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不同、甚至有些有著美麗花紋的鵝卵石這樣視覺上的享受之外,更神妙的是他所發出的聲響,不只是海浪拍打上來的清脆,還有那令人肅然起敬如轟天雷一般的退潮聲,因為這次手機在擔任GPS軌跡記錄的重責大任,就沒有錄一段來分享,只能期待同行的夥伴有錄下這一段聲音,那是千百顆鵝卵石一起的低聲吟唱,是大自然中美妙的男低音。

  要知道,透過這個大合唱的過程,這些或大或小方圓不同的石頭彼此碰撞著,經過了千百年,甚至萬年的互相砥礪,才能變成這樣渾圓完美的「鵝卵石」(就像第一張照片我手上拿的那一顆),聽了這樣的過程,我邊走著邊想著要找一顆我喜歡的鵝卵石跟著我回家,讓我可以每當有挫折的時候就看看他,想想他經過的磨練,給自己做為激勵的信物,於是,我挑著大大小小不一的石頭,有的圓有的扁,有的有美麗的花紋,有的碰得大力了些產生了缺角,直到我撿起了一顆色澤、大小、手感都很完美的鵝卵石,我很歡喜的要把他放入口袋之中。

  這時卻有一個念頭跑了出來,也許這就是這段古道要帶給我的啟示之一,先不要說如果每個經過這邊的人都撿一顆石頭回家會如何,光去想這顆石頭經過了多少的努力,才到今天的狀態,我就很慚愧我居然準備打斷他的修煉,我們說萬物最後都會化為一粒砂,塵歸塵、土歸土,最後再次回到大自然中重生,而經過這千百年的努力,不應該是由我,由人類來決定他的下一步。

  於是我在手上把玩了兩下,還是決定讓他回到海裡,繼續他的「人生」,我想,這條古道的保存與否,也許根本不該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而是我們根本沒有權力去影響其他生命以及萬物的存在,這些比我們都聳立了更久的大樹,這些比我們承受了更多顛沛與壓力的石頭,實在不是著眼什麼經濟利益就應該去改變的,人還是得學會尊重這個世界,即便近年來這些觀念一直在發酵,但顯然仍有部分相關人士放不下眼前的利益,這不只是這條古道而已,有太多其他的公共建設也有一樣的問題,人類的生存發展權重要,還是大自然永續維護重要,是無法比較的,但是人之所以貴為人,就是在於我們有比其他物種更強的學習與適應能力,我們懂得改變,並且利用各種知識來調整我們的生活型態,衝著這一點「萬物之靈」的身份,別當霸君,該學著當萬物的守護者才是。


正中央那個看不清楚的頭,就是綠蠵龜...


  這一段路程上,因為人的足跡極少,雖然仍然有許多從海上飄過來的垃圾,但是至少是個安靜天然的環境,也因此我們得以看到疑似綠蠵龜的生物三番兩次的抬起頭來換氣,不管是不是綠龜龜啦!至少可以確定是海裡面的海龜,這個對生活環境非常要求的物種,都願意在這麼接近岸邊的海域覓食,吃著他們愛吃的海藻,表示這個地方的水質是不受污染的,光憑這一點,就應該把這條路給好好保留下來,六公里的路不過佔環島公路不到1%的長度,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替代的方式的。


實在沒有辦法想像當遊客一多的時候,那些小朋友拎著水桶在那邊抓螃蟹的樣子,那對這些生物來說,可不是「可愛」的畫面。


  我不是當地人,我也許沒有資格評論,也沒辦法為他們的生活負責,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留下這一條原生的海岸與森林,這是台灣海岸「僅存的一段」,而非「失落的一段」,走這一段路,讓我「獲得」很多,很多時候失去跟收獲都是相對的,就像海龜、椰子蟹因為這所謂的「失落」而「獲得」好的生存環境,而人類也許失去了一些經濟活動,卻能換得文化、生活步調的保存,前些陣子小琉球的居民已經在抗議「外來」的比基尼文化入侵,再看看各大夜市所販賣的都是跨地域性的小吃,鮮少有真正的當地特色文化,這樣一個經由交通便利與高度開發帶來的,不像是文化上的衝擊創新,反倒更像是普遍性的文化動能稀釋,對於當地人,對於我們所有的台灣人,真的是好事嗎?


當然休假並不是這麼嚴肅的,對我來說,主要還是心靈的沈澱。


  鍾大哥沿途一直很強調一個觀念:
爬山的人,心中要沒有敵人。
  當然,以修習過NLP概念的人來說,更適當的說法也許是「爬山的人,心中要能夠包容萬物」,我們在看著些事物的發生的過程,可以有自己的意見,但也要去理解別人的想法,回到台北,回到工作、生活與家庭之中,我想這個道理也是一致的,透過認識大自然,透過感受這些大山大海大湖之偉大來習得自身的謙遜,也許看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放下一些執著,學會包容與尊重,才能透過彼此的力量,來把世界變得更美好吧我想...。

  寫到這邊,我笑了,看來心情是不累了,可以繼續努力了!

完整照片集:連結至Facebook
完整路線圖:連結至Runkeep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