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阿朗壹古道「讀」後感...


特別想拉出來寫文章,其實是從這顆鵝卵石開始的...


  好一陣子的旅遊心得都放在照片說明中就說完了,要特別再寫寫什麼心得已經很少,不是心得很少,而是那瞬間的心情往往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記錄下來的自問自答中就錯過了,然而這回,我在旅途中便知道我一定得回來寫下這一段。

  這一次來「閱讀」阿朗壹古道是近期最開心的一段,雖然在時間上有一種不過癮的感覺,但這樣的行程是最接近我的個性,也是我最喜歡的路線:可以一個人默默的走著,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呼吸乾淨的空氣,看著大自然也許有意也許無心的創作,學習著過往先人的智慧。除了感謝同行的夥伴之外,也要謝謝這一次的嚮導鍾大哥,感謝他熱情仔細的分享與介紹,讓我除了身體上直接感受這條道路之外,也有一些心靈上的交流與悸動。

  所以首先借用了鍾大哥的概念:
來走一條古道,不要只是走而已,要去閱讀它,去理解它。
  一路上聽了鍾大哥分享了很多爬山、野外求生的觀念與想法,也了解了這一條所謂「環島公路唯一失落的一段」也不是真正唯一一段沒有公路的,台26線事實上是沒有進到墾丁國家公園的,所以國家公園裡面那一塊「失落」的路線其實是這條阿朗壹古道的數倍長,更不用提說把我們從大武7-11接往古道口的司機大哥有提到,早年的古道隨著海岸線侵蝕,其實都已經在海底了,現在這條要翻山越嶺的路線,其實是後來才開發的,姑且不論這個說法是對還是錯,畢竟所謂的「古道」本來就不見得是一條固定的路線,而是人們腳去走出來的路,隨著地貌的改變,原本就會多少有些許的位移或改變,所以整個重點其實是在於,因為這邊現在是一個管制區,所以行走的人較少,留下來的污染 - 人類特有的足跡也比較少,對於許多要上岸繁殖或著是要下水繁衍的動物來說,這邊就像是一個生命的出口,在海岸線與山林都被柏油路隔開之後,這兒至少他們可以不被打擾,也不用擔心被急駛而過的車輛壓扁。

  東部的海岸線不若西部的沙岸地型,不會讓你想要把鞋襪脫了任細沙流過,但相信熟門路的朋友就知道,這邊除了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不同、甚至有些有著美麗花紋的鵝卵石這樣視覺上的享受之外,更神妙的是他所發出的聲響,不只是海浪拍打上來的清脆,還有那令人肅然起敬如轟天雷一般的退潮聲,因為這次手機在擔任GPS軌跡記錄的重責大任,就沒有錄一段來分享,只能期待同行的夥伴有錄下這一段聲音,那是千百顆鵝卵石一起的低聲吟唱,是大自然中美妙的男低音。

  要知道,透過這個大合唱的過程,這些或大或小方圓不同的石頭彼此碰撞著,經過了千百年,甚至萬年的互相砥礪,才能變成這樣渾圓完美的「鵝卵石」(就像第一張照片我手上拿的那一顆),聽了這樣的過程,我邊走著邊想著要找一顆我喜歡的鵝卵石跟著我回家,讓我可以每當有挫折的時候就看看他,想想他經過的磨練,給自己做為激勵的信物,於是,我挑著大大小小不一的石頭,有的圓有的扁,有的有美麗的花紋,有的碰得大力了些產生了缺角,直到我撿起了一顆色澤、大小、手感都很完美的鵝卵石,我很歡喜的要把他放入口袋之中。

  這時卻有一個念頭跑了出來,也許這就是這段古道要帶給我的啟示之一,先不要說如果每個經過這邊的人都撿一顆石頭回家會如何,光去想這顆石頭經過了多少的努力,才到今天的狀態,我就很慚愧我居然準備打斷他的修煉,我們說萬物最後都會化為一粒砂,塵歸塵、土歸土,最後再次回到大自然中重生,而經過這千百年的努力,不應該是由我,由人類來決定他的下一步。

  於是我在手上把玩了兩下,還是決定讓他回到海裡,繼續他的「人生」,我想,這條古道的保存與否,也許根本不該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而是我們根本沒有權力去影響其他生命以及萬物的存在,這些比我們都聳立了更久的大樹,這些比我們承受了更多顛沛與壓力的石頭,實在不是著眼什麼經濟利益就應該去改變的,人還是得學會尊重這個世界,即便近年來這些觀念一直在發酵,但顯然仍有部分相關人士放不下眼前的利益,這不只是這條古道而已,有太多其他的公共建設也有一樣的問題,人類的生存發展權重要,還是大自然永續維護重要,是無法比較的,但是人之所以貴為人,就是在於我們有比其他物種更強的學習與適應能力,我們懂得改變,並且利用各種知識來調整我們的生活型態,衝著這一點「萬物之靈」的身份,別當霸君,該學著當萬物的守護者才是。


正中央那個看不清楚的頭,就是綠蠵龜...


  這一段路程上,因為人的足跡極少,雖然仍然有許多從海上飄過來的垃圾,但是至少是個安靜天然的環境,也因此我們得以看到疑似綠蠵龜的生物三番兩次的抬起頭來換氣,不管是不是綠龜龜啦!至少可以確定是海裡面的海龜,這個對生活環境非常要求的物種,都願意在這麼接近岸邊的海域覓食,吃著他們愛吃的海藻,表示這個地方的水質是不受污染的,光憑這一點,就應該把這條路給好好保留下來,六公里的路不過佔環島公路不到1%的長度,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替代的方式的。


實在沒有辦法想像當遊客一多的時候,那些小朋友拎著水桶在那邊抓螃蟹的樣子,那對這些生物來說,可不是「可愛」的畫面。


  我不是當地人,我也許沒有資格評論,也沒辦法為他們的生活負責,但我還是希望能夠留下這一條原生的海岸與森林,這是台灣海岸「僅存的一段」,而非「失落的一段」,走這一段路,讓我「獲得」很多,很多時候失去跟收獲都是相對的,就像海龜、椰子蟹因為這所謂的「失落」而「獲得」好的生存環境,而人類也許失去了一些經濟活動,卻能換得文化、生活步調的保存,前些陣子小琉球的居民已經在抗議「外來」的比基尼文化入侵,再看看各大夜市所販賣的都是跨地域性的小吃,鮮少有真正的當地特色文化,這樣一個經由交通便利與高度開發帶來的,不像是文化上的衝擊創新,反倒更像是普遍性的文化動能稀釋,對於當地人,對於我們所有的台灣人,真的是好事嗎?


當然休假並不是這麼嚴肅的,對我來說,主要還是心靈的沈澱。


  鍾大哥沿途一直很強調一個觀念:
爬山的人,心中要沒有敵人。
  當然,以修習過NLP概念的人來說,更適當的說法也許是「爬山的人,心中要能夠包容萬物」,我們在看著些事物的發生的過程,可以有自己的意見,但也要去理解別人的想法,回到台北,回到工作、生活與家庭之中,我想這個道理也是一致的,透過認識大自然,透過感受這些大山大海大湖之偉大來習得自身的謙遜,也許看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放下一些執著,學會包容與尊重,才能透過彼此的力量,來把世界變得更美好吧我想...。

  寫到這邊,我笑了,看來心情是不累了,可以繼續努力了!

完整照片集:連結至Facebook
完整路線圖:連結至Runkeeper.com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金屬疲勞了...


聽說是近年來最大的月亮...

  同一顆月亮貼在三個不同的地方分享,實在是有些汗顏,不過也因為分享的平台真的好多好多,要我在每個地方都講些不同的東西,是想把我腦子燒掉就是了?所以太多地方可以講話的確是這個地方長草的主要藉口之一,我是不知道多少人有「訂閱」的習慣,所謂的訂閱就是開著RSS reader,每當你喜愛的blogger有更新的時候就會自動的push到你的螢幕前讓你看,而不用一個個site去點去尋找,有時看到同一篇文放了兩週就會令人很不耐,而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每次都隔兩三個月才更新,看看這樣讀者會不會再少一些,即便可能也只是個位數的差別,總覺得寫文章已經不自由,已經不快樂了,反到是那些個140字內的不負責任(好吧,偶爾還是有嚴肅的)內容很好處理,久而久之,就很不愛更新這所謂的部落格。
  思考多的人,一旦不寫文章,腦子就會打結塞住找不到出口,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痛苦到睡覺前會偏頭痛,睡到一半會驚醒,睡到快醒的時候會一身汗覺得好不容易要睡著了卻眼睜睜的看著鬧錶再一分鐘就會響...,但又沒人叫你不要寫?
  自從脫離了資訊業來到了保險業這個美麗新世界,我壓抑已久的瞎high性格也一度被激活了起來,那絕對正面毫無怨言的好人卡神模式也就自然的on了起來,而且不管男女一律適用,幾年下來,覺得好累好累,就在這一次我感覺到好久沒有的傷心,我問我自己是否該多為自己想一想了?無限量的給予別人正面的力量與希望並不能解決我自己內在的黑暗,反而是當你不經意鬆懈下來讓那些些淡淡的負面流露出來時,惹來更多更加倍的嫌惡,尤其,尤其是對一個思考多,也就是所謂「心思縝密」的人來說,是痛苦的。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翻滾吧!阿信 + VFF KSO 跑感分享






這個路線我也是第一次跑,不過感覺很不錯,也許以後可以常常跑 :-)


  會突然想出去跑跑其實有個很妙的原因,今天下午看「翻滾吧!阿信」這部很棒的電影,看完心中也有一些感動,尤其我是對於運動比賽很沒有抵抗力的人,每次在經過一系列的比賽下來最後拿到勝利(不管是誰)時領獎牌放音樂那一刻,我都會忍不住留下淚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卡到陰有打籃球的關係,記得以前愛打籃球到可以在寒冬的週日早上六點就跑去公園打球,反觀今天的我在大年初一就狠狠睡到11:30,哪裡有可能離開溫暖的被子...,也還記得那些個在盛夏的午後一定要投完300顆三分球的毅力,常常從下午兩點一投就投到四五點也不累,運動,真的是很多孩子成就感建立的開始,那種感動是會一直留在心中的。

  當然這一部電影除了看彭于晏的肌肉運動員的精神之外,也還有成長與勵志的涵義在其中,個人認為導演處理的手法很不錯,節奏明確不拖戲,沒有那種刻意的戲謔搞笑,淡淡的卻可以從很多運鏡、光影跟聲音中找到一種美,就是一種電影的美,無奈就是整部片三字經出現的比例有點高,雖然很寫實,但是這樣要怎麼讓小孩看以達到勵志的效果呢?

  結果看完這部電影,我心中兩個念頭想要馬上實現,一個就是換吉他弦,一個則是出門好好跑一跑;會想要換吉他弦的原因是因為主題曲(除了那些我小學時代的老歌外的歌)是由亂彈阿翔所唱的「完美落地」,我也滿欣賞這位有個性的音樂人,於是看著一旁長灰塵的吉他,邊看著電影就邊把弦給換新了,聽著吉他弦的震動,還是最能讓人心情平靜呀...。

  「想做就去做!」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我自己的期待,於是當心中升起那個念頭想要跑一跑的時候,儘管外頭溫度有點低,還是抓著VFF KSO往外跑,就是不要給自己有一點遲疑的時間,要讓自己積極起來,當然,也順便測試一下實際上路跑步的感覺,以下,就簡單分享一下跑感了:
  1. 跑步跟走路的不同:
    基本上,跑步時從腳底一直到膝蓋所承受的力量都是比較大的,所以對於僅有2mm的鞋底我的害怕其實還滿明顯的,所以邊跑邊看地面,搞得脖子很酸,但我這不是鞋子的問題,也不是主要的測試項目,但是也的確因為衝擊力的加強,當我有那麼一兩次踩到小石頭的時候,還是痛得掉淚。
  2. 姿勢是否因為鞋子真有不同?
    我的跑步姿勢跟大多數人應該是一樣的,也就是走路的加強版:腳根落地→腳尖離開,但是穿上KSO在跑步時,會很自然的像赤腳跑步一樣,以前腳掌分攤較多的重量(一方面真的也是因為底太薄,腳根落地很不習慣的痛),並且把緩衝放到腳踝而不是膝蓋,如此以來小腿肌肉使用的力量真的會比較多,有點彈跳的感覺,從來沒有跑步回到家是痠小腿而不是痠大腿的。
  3. 膝蓋以及下背的感覺呢?
    因為韌帶曾經有受過小小的傷,又平時不太喜歡做下肢的訓練,我的膝蓋韌帶說真的並不是年輕人應該有的狀態(但是我相信還是較時下很多整天窩在電腦前面的年輕人好),所以每次只要跑步超過3K,膝蓋兩側的韌帶就會開始跟我打招呼,雖然跑10K不成問題,但是若要再加長距離,大概就得換回修養一個星期的窘境,然而今天這半走半跑的晃了7K多,我倒是只有注意到小腿很痠,對於膝蓋以及下背則完全無感(應該也無異樣)。
  4. 這雙鞋子是否不用穿襪子?
    針對這一點,我想我往後還是會盡可能的穿上襪子,雖然他是這麼的透氣,即便採過地上的積水,再往前跑個一小段鞋子就乾了,但是這麼貼腳的一雙鞋還是有其大意的疏忽,那就是鞋子裡面居然有縫線,所以這麼一趟路跑下來,我的大拇指側邊還是因為起水泡而開了兩個洞,痛死我也,而會有那個縫線的原因,居然是因為他在拇指處繡上了Vibram的logo,真的該打屁股了。


    有圖有真相...


  以上為簡單路跑感(跑路感?)的分享,下一回再測試應該就是去健身房跑跑步機了,我相信這會是一雙很適合跑步機的鞋子,而且不用擔心地上有圖釘,跑起來應該會更盡興才是 XD

  附上本日路跑Runkeeper 路線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