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人還是要給自己一點壓力,看到26篇未讀第一個反應是:我也好久沒寫了!
上面的Google Reader on iGoogle功能滿不錯用的,會自動的把有更新的RSS塞到你的首頁,雖然之前也有看過一篇文章提到,資訊都已經這麼爆炸了,還要用這種工具來苦毒自己的腦袋瓜,偶爾也是應該要放空一下的,不然整個腦子都是進進出出沒有消化對我們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話是這麼說沒錯,阿...是不會消化快一點喔!要消化好就要吃點「酵母菌」,如果進到腦子的東西都轉化一下變成自己的創作,然後在blog或是其他管道如寫首詩、譜個曲,那就不是單純的I/O,而把資訊變成是有價值的事了。
在上次寫認知一文時,在回覆留言時就已經想到這個題目也應該來討論一下,不過關連性是什麼我已經忘掉了,對於「知道」這件事來說,當我們蒐集了很多不一樣的意見、看法、理論或是學說什麼的,都只是一個單純的資訊而已,若是資訊夠完整,我們就可以去判斷與了解我們是真的知道,還是對事件仍處於不知道的狀態,但即使如此也稱不上是「知識」。
「知識」包含了知跟識兩個部分,「知道」只是在說明資訊的了解,還要加上「熟識」、懂得應用,而不是把一堆資訊加在一起而已,所以要達到這個地步,就還包含了練習的部分,有知識的人並不是光看書而已,而是了解一件事之後加上自己的親身體驗,把箇中奧妙印在自己腦海裡以隨時隨地拿出來運用或是分享給其他人,我覺得這樣才算是有知識的人。
那什麼叫做有智慧的人呢?Andy曾經告訴我,聰明的人是只要去做,就會知道答案,而有智慧的人是不用做,就已經知道答案,至於那些不知道答案又不去做的人,我們就不用討論了。所以一個人的聰明是可以訓練的,但是智慧則牽扯到一個整體邏輯架構的能力,不只是針對單一事件的理解,而是經過邏輯推演或是其他相關事件、歷史軌跡與未來展望綜合評估之後的結果,所以還不用真的動手去做就可以預期結果,運籌帷幄,是因為有智慧的人已經在心中把整件事run了一輪,無形似有形,說他沒「動手」去做,但是其實有智慧的人已經不用動到形體上的手了。
一大早還是被冬冬鬧鐘給叫醒,然後開始寫需要腦子清楚時寫的文章,沒有往回去檢查有沒有語意不通或是表達怪異的地方,先放就是了,等我想到比較貼切的說明時,或是想要再深入討論的時候再來補充囉!煮咖啡去,來準備享受這個安靜又有智慧(笑~)的早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