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自己也說過這樣的話:「我今天一定要來寫一篇文章!」,當然我並不是專業筆者,但有趣的事是我有時也會覺得自己有一群的讀者要照顧,太久沒有寫點東西就會被大家所通緝,一度還規定自己每週一定要有一篇文章,試圖要來「經營」網路這個廣大的市場,讓很多人都可以聽到我的聲音,越多人越好,但是這麼多人聽來要做什麼?我是沒有要革命的心的...。
但做事兒總是有個目的性,你知道也好不了解也罷,在你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理由要你來做這件事─人總是選擇對自己最佳利益行為,寫文章這件事在我心中也一定有一個心錨,不單也不該只是抒發個人情緒這麼簡單的原因...,而我真的思索過這件事,也許是虛榮心,也許是一個自我形態的創造,也許是為了回應爸媽對我的栽培,也許,只是為了打發時間...,不管如何,在每天兆位元產生的資訊中,我的一點點文字能夠產生多少共鳴都不算是個值得打問號的問題,寫爽的也是寫,寫開心的事也是寫,寫難過的事也是寫,能帶給別人開心,就是功德一件;就算只能讓別人了解我的心情,對我自己來說也是得到一種安慰。
既然是這麼樣的自由自在,是啊,寫文章應該要是自由自在的,曾幾何時卻變成一種壓力,「期待」是一把雙面刃,就像動力與壓力常常是一體兩面,正向的人得到動力,負面的人則感覺壓力。有些人期待「大廚之路」能蹦出新菜色,有些人在等待最新的旅遊記事,有些人喜歡我拍的照片,也有些人看著我的文字會放鬆,當然也有一些人只是單純路過,有時會幫你打氣,有時不留痕跡,但一瞬間總是跟你─或許該說是你的思想─起了漣漪,而至於會不會變成一個連結則沒個準,反正到頭來,你的想法被另外一段文字或圖畫甚至網路美女圖壓過去的機率應該遠遠高過得到對等的回應:一篇文章就該換得一篇文章的回應。
完了,這麼「冤冤相報」下去文章肯定要寫不完,所能表達的內容或是得到的結果能否與你動指的當下有所呼應也不得而知,但總的來說,寫作文章的人,總是希望運用自己的思維來影響或改變些什麼,文字比劍還鋒利,寫一篇文章是在磨刀,彼此的回應是在練功,但高頻率的互砍則只會讓刀鋒鈍掉,偶爾好好磨刀,好好思考自己的招式,還是有其必要的,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維也許正在隨著科技的演進而鈍化中...吧?
但做事兒總是有個目的性,你知道也好不了解也罷,在你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理由要你來做這件事─人總是選擇對自己最佳利益行為,寫文章這件事在我心中也一定有一個心錨,不單也不該只是抒發個人情緒這麼簡單的原因...,而我真的思索過這件事,也許是虛榮心,也許是一個自我形態的創造,也許是為了回應爸媽對我的栽培,也許,只是為了打發時間...,不管如何,在每天兆位元產生的資訊中,我的一點點文字能夠產生多少共鳴都不算是個值得打問號的問題,寫爽的也是寫,寫開心的事也是寫,寫難過的事也是寫,能帶給別人開心,就是功德一件;就算只能讓別人了解我的心情,對我自己來說也是得到一種安慰。
既然是這麼樣的自由自在,是啊,寫文章應該要是自由自在的,曾幾何時卻變成一種壓力,「期待」是一把雙面刃,就像動力與壓力常常是一體兩面,正向的人得到動力,負面的人則感覺壓力。有些人期待「大廚之路」能蹦出新菜色,有些人在等待最新的旅遊記事,有些人喜歡我拍的照片,也有些人看著我的文字會放鬆,當然也有一些人只是單純路過,有時會幫你打氣,有時不留痕跡,但一瞬間總是跟你─或許該說是你的思想─起了漣漪,而至於會不會變成一個連結則沒個準,反正到頭來,你的想法被另外一段文字或圖畫甚至網路美女圖壓過去的機率應該遠遠高過得到對等的回應:一篇文章就該換得一篇文章的回應。
完了,這麼「冤冤相報」下去文章肯定要寫不完,所能表達的內容或是得到的結果能否與你動指的當下有所呼應也不得而知,但總的來說,寫作文章的人,總是希望運用自己的思維來影響或改變些什麼,文字比劍還鋒利,寫一篇文章是在磨刀,彼此的回應是在練功,但高頻率的互砍則只會讓刀鋒鈍掉,偶爾好好磨刀,好好思考自己的招式,還是有其必要的,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維也許正在隨著科技的演進而鈍化中...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